新闻中心News

1xBET注册沈阳首座专业足球场首秀就在…这里新开一个博物馆栋察楼市早报(412)

2025-04-14 21:13:5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还有50天,辽宁铁人农商银行队将迎来与石家庄功夫队的比赛。这本是2025赛季中甲联赛的一场普通对决,但因为赛场设在铁西体育场的缘故,本场比赛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这是沈阳市第一座专业足球场的首秀,同时也是辽宁铁人队在专业足球场进行的第一场正式比赛。

1xBET注册沈阳首座专业足球场首秀就在…这里新开一个博物馆栋察楼市早报(412)(图1)

  根据沈阳市铁西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铁西区体育局)公布的消息,铁西体育场的改造工作目前正在稳步进行中。改造完成后,体育场原有的28815个座椅将扩充至近4万个;赛事专业化系统也将更新,采用先进的灯光、音响、计分、智能化系统,具备使用VAR系统的条件;全面改造赛场草坪、训练场地草坪为天然草坪,并配备草坪加热系统、草坪喷淋系统,完善排水方案;此外还包括赛场主体结构“颜值”与安全全面升级等一系列工程。一言以蔽之,5月31日呈现在球迷面前的铁西体育场,是一座按照中超标准打造的专业足球场。

  “我知道这件事,我们全队都很期待在专业足球场踢球。现在我们将精力放在眼下的比赛,再过几轮,我们希望在新的主场给球迷奉献更好的表现。”谈到即将在专业足球场迎来主场比赛,辽宁铁人队的中场核心邦本宜裕说。辽宁铁人队门将刘伟国也说出了自己的期盼:“专业足球场的比赛氛围肯定会更好,我们也希望新的球场带给球队更多热情,让球队用更出色的成绩回报球迷。”

  目前,国内已有20多座专业足球场,其为城市经济发展赋能的功效已经得到充分验证。专业足球场通过足球赛事直接或间接带来效益,包括赛事收益、商业开发、吸引外地球迷观赛,带动餐饮、酒店、零售、交通等旅游业及关联业态,进而创造更多就业。从文化角度看,专业足球场作为城市体育文化的新地标,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在这方面,上海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25赛季,上海有两支球队征战中超联赛,上海申花队的主场是上海体育场,上海海港队主场为上汽浦东足球场。这两座改建、新建的专业足球场不仅是职业俱乐部专业化运营的体现,也是上海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进程中展现城市形象和活力的体育新地标。”足球评论员陈华对记者说。

  上海的今天,未尝不是沈阳的明天。市内首座专业足球场建成后,沈阳未来有望通过承办更多赛事,以足球IP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做优本地足球生态,激发市动热情。用陈华的话来说,“标志性的体育设施是一座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专业足球场的打造,不仅停留在体育竞技层面,其深远意义当纳入打造城市地标、发展文体品牌的范畴。”

  以专业足球场作为主场,对于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建设发展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1999年,拥有悠久历史的虹口足球场经过改造,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座专业足球场。当年3月21日,上海申花队在甲A联赛首轮战平天津泰达队,这是在专业足球场进行的首场中国足球联赛。这段历史,陈华是亲历者之一,他对此感触颇深,“有关方面的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眼光,是虹口足球场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座专业足球场的核心动力。依托专业足球场,申花俱乐部的球迷文化得到发展和沉淀,造就了申花球迷的精神家园。”同样的道理,2025年正值辽宁铁人足球俱乐部成立十周年,主场迁入专业足球场,在俱乐部发展历史上必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身处专业足球场,肾上腺素上升的不只是球员,球迷的兴奋程度可能会更高。很多中国球迷对于“专业足球场”的情结要追溯到儿时,辽沈球迷协会会长何大鹏就是其中之一。“小时候看欧洲联赛时,就羡慕他们的场地离观众席特别近。”何大鹏告诉记者,“专业足球场能为球迷提供更好的观赛感受,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距离赛场更近了,场上球员的一些细微表情看得非常线日,对于沈阳这座城市,对于辽宁铁人足球俱乐部,对于所有辽宁球迷,都是一个好日子。何大鹏的话道出了辽沈球迷的心声:“在铁西体育场——我们自己的专业足球场进行的第一场比赛,我非常憧憬,也相信在此观看辽宁铁人队的比赛是所有辽沈球迷共同的愿望。”(来源:

  不是让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沉睡在仓库里,而是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展现在观众面前;不是另起炉灶、重新建设,而是利用旧有办公楼改造布置、展陈设计。

  日前,东北地区首个专业考古博物馆——辽宁考古博物馆开始试运行。该博物馆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简称“省考古院”)建设并主办。

1xBET注册沈阳首座专业足球场首秀就在…这里新开一个博物馆栋察楼市早报(412)(图2)

  辽宁考古博物馆2023年开始筹备建设,所用场馆为省考古院办公楼旧址。该院迁至新址后,旧有办公楼即着手改造。据悉,按照改造计划,五层办公楼每层都将改建为一个主题展厅,借助省考古院2万余件院藏文物及大量考古出土标本,主题式、场景式展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厚重且悠久的历史文化。

  “节约办馆”不仅仅体现在旧办公楼的二次利用,还体现在对原有展厅展柜的“一物二用”。

  马鞍桥山遗址位于朝阳市建平县内,是一处红山文化早期遗址,2019年至2024年,省考古院在此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当时,为了让公众及时了解考古发掘情况,省考古院在考古工地旁设置了临时展厅,将最新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全方位展览展示。

  记者在辽宁考古博物馆内看到,马鞍桥山遗址出土文物不仅成为“源·远——红山文化考古最新成果展”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原本设在考古工地上的临时展厅也搬进了博物馆,实现了展柜的二次利用。

1xBET注册沈阳首座专业足球场首秀就在…这里新开一个博物馆栋察楼市早报(412)(图3)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宝玉表示,对展览资源的再次利用,是打造整个考古博物馆的主导思想之一,此举既丰富了考古博物馆展览内容,也节约了展览成本,实现了一举两得的最佳效果。

1xBET注册沈阳首座专业足球场首秀就在…这里新开一个博物馆栋察楼市早报(412)(图4)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史前时期重要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距今6500至5000年,我省朝阳地区的牛河梁遗址属于红山文化中晚期,被确定为“

  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代表。因此,红山文化成为辽宁考古博物馆重点打造的展览内容。我省各个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成为展览中的亮点。在现有展览中,位于二层的“东方既白——我们是生生不息的红山人展”和一层的“源·远——红山文化考古最新成果展”均以红山文化为主题。省考古院研究馆员王宇介绍,二者不同的是,前者主要面向青少年儿童,展陈设计通俗易懂,活泼明快;后者则面向对考古学和红山文化感兴趣的观众,展览通过严谨的表达、精确的注释,将红山文化今年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作以展示。

  积石塚是红山文化典型标志之一。什么是积石塚?积石塚又是如何建造而成的?“东方既白:我们是生生不息的红山人展”在积石塚模型的旁边,特意通过屏幕,通过一段时长2分钟的动画视频,生动模拟展示了积石塚营建全过程。

1xBET注册沈阳首座专业足球场首秀就在…这里新开一个博物馆栋察楼市早报(412)(图5)

  红山人是红山文化的主题。红山人到底长什么样?他们的死亡年龄有多大?他们都患有什么疾病?为了让青少年儿童了解这些隐藏在文物里的信息,策展人特意设计了“为红山人体检”这个互动环节,观众只要轻触展示屏,就能看到还原后的真实红山人样貌,并看到一张专属于红山人的数字体检表。

  目前仅开放三个展厅,且只接待研学团队,并采取预约制。(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中山路完成提升改造 百年老街焕新蝶变

  在沈阳繁华的都市脉络中,中山路宛如一条熠熠生辉的丝带,散发着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韵味。这条始建于1919年、全长3公里的老街,是沈阳欧式建筑保存相对完整的街区,多种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汇聚于此,构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建筑艺术长卷。

1xBET注册沈阳首座专业足球场首秀就在…这里新开一个博物馆栋察楼市早报(412)(图6)

  近年来,和平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从交通、市政、景观、文化等四个板块入手,对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方位提升改造,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沈阳的城市会客厅和文旅新IP。4月9日记者从和平区获悉,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工程已完工,百年中山路已完成一次华丽蝶变。

  中山路现存64处文物及13处历史建筑,每栋建筑都是历史的无声见证者。和平区深入践行“修旧如旧”理念,将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和珍贵历史照片作为重要依据,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精心呵护与活化利用。

  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修缮工作中,始终坚持应保尽保、延续文脉、合理利用、改善民生、经济实用、安全美观的原则。从维护历史建筑的场地环境、平面布局,到立面形式的精心修复;从保持原有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到精准还原色彩与结构,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保护者的匠心。大国旅馆旧址、中山路40号建筑、安达洋行、太原北街40号建筑等,在能工巧匠们的“绣花”功夫下,重焕生机与活力。

  奉天市委旧址已被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传承红色基因、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与此同时,周边的文化广场也完成了修缮改造,绿化景观与公共空间的优化,让这一区域整体品质显著提升,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温度。

  改造前,中山路双向4车道的机动车道设计缺少独立非机动车空间,道路沿线停车乱象丛生,侵占人行道现象严重;市政设施老化失修,通信箱体布局杂乱无章,行道树局部缺失、树池破损,地域文化与景观融合度差。针对这些问题,和平区精准施策,大力实施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工程。

  4月9日,记者在中山路上看到,机动车道已由4条调整为3条,增加非机动车空间,科学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两分离、两优先、两贯通”。

  中山路两侧各类架空线全部迁移入地,同时整理沿途通信箱体,迁移并美化沿线电箱,让慢行空间风貌焕然一新。

  行走在改造后的中山路上,可以感受到交通流畅有序,慢行环境舒适宜人,市政设施崭新如初,城市的“经脉”更加畅通。

  中山路的景观提升工程着眼于细节与整体融合。在保留现状行道树的基础上,选取与之一致的银杏树对缺失部分进行补种,构建起全线连续、四季有景的生态绿廊。

  铺装设计尤其精妙,整体以芝麻灰为主色调,巧妙间隔深灰、黄金麻,与周边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凸显浓郁的历史街区氛围。

  不仅如此,还充分挖掘待整治建筑周边闲置空间潜力,精心打造了米村、朗勤、新华大厦、新荣中心等4处多功能街角公园。同时,对25处出入口进行美化,密植绿化搭配景观花坛,并植入休闲、停留空间,有效转移观赏重点,让中山路的景观风貌得到质的飞跃。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中山路被装点得如梦如幻,成为沈阳“二十四小时不夜城”示范街区。

  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绿色环保、简约现代、区域突出、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中山路及中山广场沿街高层建筑、历史建筑、景观植物都安装了全智能亮化系统,该系统具有智能调光、节能减排等特点。

  游客在此既能沉醉于百年老街的独特夜色魅力,又能与老友在时尚酒吧举杯畅饮;既能走进24小时书店享受静谧阅读时光,也能在休闲漫步中感受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韵味。(来源:沈阳日报)

  4月10日,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响彻场站,首趟沈阳至广州城市间快运班列(X8783次)从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启程,驶向广州国际港。此次班列的开通,标志着东北地区与华南地区物流通道实现“双向奔赴”,为畅通国内大循环、1xBET注册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去年4月份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开通广州至沈阳回程内贸班列后,首次组织沈阳至广州去程内贸班列。沈阳至广州内贸班列实现双向运行,为东北地区与华南地区物流贸易互通互动发展开辟了新通道、增添了新动能。从集结中心开行的沈阳至广州内贸班列具备全程高时效、作业高效率、服务高质量、开行高频次等特点。此外,城市间快运班列运输成本上,比传统运输方式更低;运输时效上,从集结中心到广州国际港站全程2745公里,用时38小时35分,较普通货运班列压缩30%左右。同时,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一直以来,东北地区向华南地区发运货物主要依靠公路运输,运输成本较高,采用内贸班列运输后,在保证时效的同时,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选择。据统计,集结中心去年累计组织开行广州至沈阳内贸班列约58列,惠及企业近百家。

  近日,记者从沈阳故宫博物院了解到,4月10日至10月10日,沈阳故宫博物院开始实行夏季开放时间,早开馆半个小时,晚闭馆半个小时。

  调整后的开馆时间为8:30,停止入馆时间为16:15,闭馆时间为17:00。在此温馨提示广大游客与市民朋友,合理规划出游时间与行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