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联合中国工艺美术馆推出了一场“文脉华滋”——中国工艺美术基本陈列展沉浸式直播特别活动,节目以馆内展厅的基本陈列为叙事空间,通过天工开物大国匠作美好生活三大主题单元,带领观众穿越七千年工艺美术史,见证传统技艺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
在 天工开物 展区,一段沉浸式数字影像拉开了五千年文明的帷幕。这条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新中国成立的文明长河,串起了十一个历史站点。从良渚玉琮的神秘图腾到明清官窑的璀璨釉色,从战国织锦的经纬交织到唐宋漆器的千文万华,我们能清晰看到玉石、陶瓷、染绣、金属等八大工艺门类如何随时代演进。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凝练的 天人合一 智慧,正是中华匠人数千年来遵循的造物哲学 —— 既敬畏自然馈赠,又发挥巧思创造。当我们凝视这些承载着文明基因的器物时,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精进,更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1xBET注册
移步大国匠作成就展区,这里陈列的不仅是器物,更是一部活态的文明史诗。1xBET注册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见证了人类最早的化学工艺突破,战国曾侯乙墓的青铜尊盘展现着失蜡法的巅峰技艺,明代的金累丝香囊更藏着自动平衡装置的科技密码。从宫廷造办处的 百工坊 到当代非遗大师工作室,中国匠人始终在传承中创新,用双手续写着 工以载道 的传奇。1xBET注册
最后来到 美好生活 展区,这里呈现的是工艺美术与当代社会的深度对话。在国家重大仪式中,景泰蓝国礼、苏绣屏风等作品彰显着文化自信;在乡村振兴一线,陶瓷小镇、非遗工坊成为精准扶贫的 造血细胞;在百姓日常生活里,文创产品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当我们近距离观看这些带着温度的作品时,看到的不仅是工艺之美,更是新时代匠人用双手托举的中国梦 —— 让千年文脉滋养现代生活,让文化自信照亮复兴之路。
这场直播,是《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节目组与中国工艺美术馆 文脉华滋 中国工艺美术基本陈列展的创意联动,让观众在云端与展品“对话”。当节目组用镜头捕捉一件件工艺展品中的细节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创新,更是节目组对 以艺载道 理念的生动诠释。节目组正用镜头语言将静态展品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中国工艺美术正以节目组搭建的桥梁为起点,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焕发新生。这或许就是《书画里的中国》最动人的文化使命:让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不再是文明的终点,而是通过光影叙事让千年文脉流淌进当代生活,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永恒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