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红河州写1xBETapp好“水文章”——守护最美山岭雕刻

2025-02-13 01:46:3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清晨,元阳县牛角寨镇果期村委会平安寨村旁的哈尼梯田云雾缭绕,阳光洒向大地,稻田一片金黄。

  一大早,马有明就溯水源而上,巡视梯田水沟的情况。平安寨位于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缓冲区,马有明是当地的“沟长”,也被称为“赶沟人”,负责维系梯田中的水源畅通和灌溉用水分配。

  大地为底,梯田为墨。1300年前,哈尼族人几经迁徙来到哀牢山上,靠着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哈尼梯田这片“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构建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作为集自然、经济、文化、社会于一体的复合稻作系统,哈尼梯田传承千年的精密农业、林业体系令人称奇。

红河州写1xBETapp好“水文章”——守护最美山岭雕刻

  “梯田的‘四素同构’系统借助森林中常绿阔叶林植被以及植物根部吸收、贮存水源,为山腰的村寨提供生活用水,又为村寨下方的梯田灌溉提供水源,最后在低地的河谷中交汇成河流,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输送回森林,实现循环往复。”元阳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队长李金介绍。

  哈尼梯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壮丽奇观的背后,森林和水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流如血液、沟渠如血管,缺少了正常输水,整个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转。1xBET网址

  申遗成功以来,哈尼梯田遗产区累计恢复生态植被25.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3.5%上升至63.8%,恢复灌溉沟渠140余条451.3公里。元阳县积极探索建立哈尼梯田遗产区森林保护机制,不断完善护林员及林地补偿制度,实行沟渠管护村民自治,恢复推行传统的木刻分水法和“赶沟人”制度。

  “‘赶沟人’一般由村民按照热心公益、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标准推选而出,政府计划逐步将其纳入公益性岗位。”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哈尼梯田遗产区共有256名“赶沟人”为梯田服务。

  “人的命根子是田,田的命根子是水,水的命根子是森林和树木。”李金说,“四素同构”的哈尼梯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哈尼族传承的“天人合一”理念,与现代的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不谋而合。

  多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积极构建权责一致、监督有力的保护管理机构体系,聚焦遗产要素保护、非遗保护传承、生产方式发展、农民增收致富4个重点,实施旱化梯田修复、田间道路修建、灌溉沟渠修缮、传统民居保护等7类项目,全要素保护梯田,建立长效机制“挂牌保护”传统村落,沿用“赶沟人”“木刻分水法”等传统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力守护好千年梯田的良田沃土、绿水青山、农耕文化,让“云上梯田”焕发新活力。

  “从村寨布局、森林文化到梯田耕作中的‘三犁三耙’‘木刻分水’,都很好地体现了哈尼族认识自然、尊崇自然的生态理念。”红河州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持续兴修水利设施与加强森林湿地保护,进一步涵养好水源,加大遗产区居民生活生产用水供给,对保护哈尼梯田意义重大。1xBET网址

  为解决哈尼梯田季节性供水量不均衡、“人田争水”等突出矛盾,红河州、元阳县持续加大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遗产区累计实施东观音山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及巩固提升项目,以及200多个农村饮水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遗产区6.6万名群众由天然水域取水到集中工程供水的历史性突破。

  元阳县设置“县、乡、村”三级河长69名,各级河长均按时保质开展巡河工作,累计巡河1500余次,强力推动哈尼梯田核心区河湖管护工作。结合人居环境提升,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清河行动”河湖“清四乱”,2024年在遗产区主要河库开展清河行动20次,发现“四乱”问题4件、销号4件、销号率100%,确保问题动态清零,清理各类垃圾25.6余吨、清洁河道30余公里,有力提升河库环境。(云南日报 记者饶勇)

搜索